位于威远岛之北的东莞市虎门镇武山沙社区,可以说是一名“幸运儿”。2020年,乘着威远岛大开发的“东风”,武山沙社区的土地完成“变现”,社区集体土地基金账户涌入大量资金,一跃成为“土豪社区”。
然而,武山沙社区并没有选择“躺平”,反而积极成立强村公司,走上了多元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如今,武山沙社区成立不到一年的武山沙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武山沙实业公司”),已实现营业额超1.7亿元,为社区集体盈利约500万元。
“小念头”换来“大迈步”
武山沙社区的村民没有想到,“泼天的富贵”有一天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滨海湾新区开发的东风,2020年6月,一场空间优化拓展的“战役”在威远岛持续打响。
这一场“战役”让武山沙社区的集体经济一下子多了数亿元的闲置资金。但与此同时,也少了4万平方米的集体厂房。这巨量资金如何盘活?成为武山沙社区党委书记周恩达等两委干部的一道必答题。
“没有土地了,我们不能光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周恩达细细地算起了账,从2020年银行的三年定期年化利率4.26%到如今的2.55%,1亿元的存款就少了约170万元的利息。
不断降低的存款利率,单一的理财方式,让社区两委干部产生了开办公司的念头。“威远岛正在大开发,我们有资金,市场有需求,为什么不办企业呢?”周恩达谈起了当时大家的想法。
说干就干,2023年9月,武山沙股份经济联合社以壮大和发展社区集体组织经济、助推社区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成立了武山沙实业公司,主要从事建筑用钢及其他建材的国内贸易代理。
“小团队”进发“大能量”
“目前,武山沙实业公司工作人员加上我总共5人。”周恩达介绍,武山沙实业公司由他担任法定代表人并任公司董事长,其余4名工作人员则来自本村的4名大学生。
总共5个人,如何办好一家强村公司?秘诀就在于集体决策和借助外部力量。
“公司的决定权还是在经联社,重大事项要经过集体决策。”周恩达介绍,公司的法务、财务以及税务则外包给专业公司,从而保障公司正常运行。
目前,武山沙实业公司以开展商贸业务为主,充分利用滨海湾新区大建设的有利机遇,代理销售和配送各类建筑材料,拓展经营渠道。
今年初,武山沙实业公司与物产中大金属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下称“物产中大公司”)签订了钢材采购框架合同和钢材采购合作备忘录,旨在借助物产中大公司丰厚的钢材资源和配送优势,提高村办企业钢材贸易业务能力。
随着和上游供应链企业的合作逐步加深,目前,武山沙实业公司从今年3月正式运营至今,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与18个项目签订销售合同(钢筋、管桩),金额合计约4.2亿元;营业额约1.7亿元,毛利润约1200万元。
从目前经营情况来看,预计武山沙实业公司缴纳税款约320万元,并可为社区集体盈利约500万元。
“小目标”折射“大愿景”
对于大好“钱”程的追逐,武山沙社区并未止步于此。在武山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武山沙实业公司位于同一楼层的还有一家强村公司——东莞振武公共设施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振武公司”)。
“振武公司是去年底成立,目前打算和央企华润合作安置房的物业管理项目。”周恩达说,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除了保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为了带动本地村民就业。预计该公司将提供不少于15个就业岗位。
除了武山沙实业公司和振武公司,武山沙社区还有一个大动作——即将回购一家产业公司。
目前,武山沙社区与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属的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企东莞市滨海湾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合作开发武山沙产业园区项目,其中1号地块项目由东莞市弘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根据三方协议约定,弘武产业公司将由武山沙回购股权,该项目预计两年后建成,将为社区增加约6万平方米厂房物业面积。
通过“实业公司+物业公司+产业公司”的组合拳,如今的武山沙社区,依托强村公司逐步实现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逐步从“一条腿走路”,朝着产业开发型、商贸物流型、服务生产型等领域实现“多条腿走路”。
“我的目标是两年后村民股东分红翻番!”周恩达的“小目标”,饱含着办好强村公司、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大愿景”。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