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以“三生融合”为笔,绘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新卷

行业动态

以“三生融合”为笔,绘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新卷

阅读数:5 时间:2025-03-30 来源:admin

  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如何平衡城市建设需求与耕地保护的重任,是众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洪梅,这座位于水乡经济区核心区域的城镇,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在这里,以金色水乡稻田项目为“舞台”,通过“三生融合”,即“生态筑基、生产赋能、生活提质”创新实践,演绎出一场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的精彩大戏。

  生态筑基,夯实绿美发展底色

  3月6日,位于洪屋涡村的金色水乡稻田公园,农民正忙着春耕备耕,为今年的丰收播撒希望。从高空俯瞰,稻田与周边的现代化建筑、交通网络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城乡融合画卷。

  曾经,这里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一番景象:耕地破碎,农田荒废,杂草连片,窝棚遍地。如何在坚守耕地保护这条“红色底线”的前提下,唤醒其“绿色家底”?

  2021年,洪梅镇坚持规划先行,以“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为思路,对全镇各类资源要素进行调查摸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谋划“一张图”,精准划定耕地集聚区10290亩,金色水乡稻田项目应运而生,占地约3118亩,计划分四期开发建设。

  “经过清退草皮种植户、拆除杂乱的田间窝棚,为后续耕地恢复腾出空间,接着开展土地改良、复耕,让土地重焕生机。同时,高标准开展垦造水田工作,打造周边基础设施,一系列工作都是有规划,有步骤的开展。截至去年底,项目一期已实现集中连片整治,二三四期正有序推进中。”东莞市自然资源局洪梅分局局长黎俊宁说。“其中,340亩垦造水田项目已成功通过验收,顺利向自然资源部申报入库,为东莞市解决水田指标储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守住了耕地红线,更让农田从单一生产空间升级为兼具生态调节、景观美育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洪屋涡村村民谭女士见证着稻田的蜕变,“现在稻田很漂亮,成了‘遛娃圣地’,周末也有朋友来洪梅玩了,可以露营、放风筝,非常好。”“自驾游圈友介绍我们来的,来到这里发现环境确实很不错,空气也很清新,还有遛弯的碧道,管理人员也很友善,很不错。”来自黑龙江的自驾游爱好者孔先生说道。穗深城际铁路在田边穿行而过,构筑出城与乡、动与静的平衡之美 。

  生产赋能,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洪梅镇采取镇、村联动的方式统租农户土地,交由镇属公司统一规划种植,镇属公司通过引进种植大户、村民组建种植合作社等方式进行水稻种植,实现耕地连片聚集保护。

  “一方面,我们大力推广水稻无人机低空遥感精准变量施肥等高新技术,同时配备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植保、自动化收割机等现代化设施,实现粮食面积与产量逐年稳步攀升,成功筑起首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引领农民走上精准化管理道路。另一方面,我们的农技‘轻骑兵’时刻活跃在田间地头,及时为农业生产排忧解难,确保每一季庄稼都能茁壮成长。下来,我们将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洪梅镇农林水务局局长刘书格说道。

  2024年12月,金色水乡稻田项目示范地块,以实测亩产581.73公斤的成绩,荣获全市晚造高产竞赛一等奖。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洪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效的生动缩影。

  金色水乡稻田项目的示范效应还在不断加速扩大。片区“生态客厅”,成功吸引了智慧农业头部企业,东莞极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项目经济效益将被进一步扩大。未来,项目有望进一步借助农业生产基地,构建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

  生活提质,铺就农文旅发展新道路

  依托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洪梅镇举办稻田丰收节、农耕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将稻田研学、亲子农事、项目展示、村民市集、乐购洪梅、电商直播等多种形式融汇一起,提升了洪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几年,洪梅镇举行了稻田丰收节、农耕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来打卡。每逢周末,很多游客过来露营、打卡,感受田园风光。周边村民也会出来摆摊,气氛很好。”新农人黄振许说道。美丽田园风光吸引周边居民到此休闲活动,逐渐衍生夜间经济,金色水乡稻田公园周边绿道变成“美食街”“小夜市”。据统计,金色水乡稻田公园建设已累计带动2000多人次就业。

  “美丽田园”催生“美丽经济”。洪梅镇通过“三生融合”的系统思维,以生态价值转化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以场景创新激活土地多元功能,以文化认同凝聚城乡发展共识。未来,洪梅镇将引入更多新业态,大力发展露营经济、郊野经济,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更多具有洪梅特色的文旅品牌和产品,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东莞菜篮子  蔬菜配送与饭堂餐桌报价的综合探讨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