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AI+农业,东莞高埗镇实现“穿皮鞋种田”

行业动态

AI+农业,东莞高埗镇实现“穿皮鞋种田”

阅读数:4 时间:2025-03-30 来源:admin

  春耕时节,人在遮阳棚里,坐在露营椅上耕田?没错,借助“AI+农业”新技术,在东莞市高埗镇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耕田场景——一辆类似《机器人总动员》角色“瓦力”的机器在田里来回穿梭,而操作者却舒适地坐在田边的遮阳棚里,摆弄着遥控器,1小时就耕完了2亩地。一次共情,“十二罗汉”干出电动农机。

  这辆穿梭不停的机器,是由广东兆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兆田科技”)研发的1GLD-1200电动农机。兆田科技于2024年入驻东莞高埗镇,目前已完成4款新能源履带式旋耕机的研发与测试工作,并在商业化探索中取得初步成果,以“AI+农业”新技术助力东莞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兆田科技联合创始人齐亚军介绍,公司率先进军新能源电动农机这一新兴行业,凭借自主研发的全新传动系统及整体功率分配算法等核心技术,成功申请了40余项国内外商标专利。

  “我们的产品在2024年长沙国际农机展及中国农博会上首次亮相,市场反响良好。”齐亚军称,展览期间,兆田科技的电动农机不仅得到中央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等新闻媒体的报道,还得到了现场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成功签到了一批订单。

  2025年,兆田科技还将推出一款配备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传感器的全智能电动农机。其不仅能够实现精准作业,用户还能通过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和管理农机设备,极大地提高作业效率和便捷性。目前该产品已处于测试阶段。

  齐亚军说:“此外,我们还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全新智能化、环保型新能源农业设备,如无人打药机、除草机等,逐步实现为农业耕种管收全链条的服务。”

  延伸:创业故事

  2014年,在东莞创业十余年的薛海通(现为兆田科技总经理)回宁波探望老姨父。在饭桌上,薛海通看到老姨父拿筷子的手在抖,鼻孔里还有黑色混合物——原来,老姨父在大棚里使用油机耕了半天地,恶劣的作业环境及方式令他身心俱疲。

  这一幕引起农村出身的薛海通的深深共情,身为商人的他也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如果能够研发出一款农机产品,帮助解决农民的痛点,市场前景应该很广阔。

  从2014年开始,薛海通开始关注全球农机发展趋势,跑遍全国各地的农机展览。次年,他瞄准时机,在浙江成立一支仅4人的技术团队,构想制作一款遥控方式的耕地机,并将传统的油动方式彻底改成纯电动方式,这样既可以零排放,又能通过遥控实现人机分离,确保农户人身安全。这便是兆田科技1GLD-1200电动农机的最初画像。

  在研发过程中,本就在东莞创业的薛海通对广东营商环境深有体会,尤其是高埗镇的几家草莓种植农田,用作测试再合适不过。于是在样机1GLD-1200的研发过程中,兆田科技从浙江宁波搬来广东,团队也从最初的4人逐渐发展为12人。

  “2019年第一代样机做出来,像螳螂一样,续航只有三四个小时,旋耕的力度也不够。”薛海通笑着说,虽然第一代样机能力不够,但样机雏形出来了,像见到自己小孩出生一样,整个团队都很振奋。

  在接下来三年多时间里,兆田科技不断深入研究全齿轮传动系统、整套电控系统、电力算法系统等核心技术,并在一代代样机上反复完善测试。在经过20多轮迭代后,2022年1GLD-1200样机基本定型。

  薛海通介绍,1GLD-1200是科技度非常集中的一款农机产品,其包含了23项专利,其中4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

  国内市场上的农机主要依赖日本进口。在2022年下半年,兆田科技团队带着1GLD-1200样机直接“杀”进日本农机展。“效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整个展览上只有我们一台纯电动农机,很多人来了解我们的产品,还在日本打开了兆田科技的电动农机市场。”薛海通说。

  齐亚军称,兆田科技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推出一款全智能的电动农机,让耕地变得更智慧,进一步解放农户双手。兆田科技正在探索与国内经销商合作销售,同步打开国内外市场。

东莞菜篮子  东莞自助餐与蔬菜配送的协同发展之路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