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之际,红松茸迎来了上市的好时候。一簇簇红松茸竞相“冒头”,胖乎乎的身子十分可爱。
近年来,随着林下经济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果农开始积极盘活自家林下资源,尝试种植各类特色农产品。其中,松茸成为不少果农的热门选择。在厚街,就有果农投身红松茸种植,这种红松茸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格亲民,让厚街人轻松实现了吃“松茸自由”。
引进红松茸种植 孕育林下经济新产业
三月,阳光灿烂,春意正浓。小编来到位于大岭山森林公园黄淑雯的茶园,只见绿油油的茶树下,一顶顶白杆红伞的小蘑菇探出脑袋,它们簇拥在一起,色泽鲜润,模样憨态可掬。这些小蘑菇就是黄淑雯新种植的农产品——红松茸。
红松茸,也叫褐松茸,俗称益肾菇、彩云菇等,它具有颇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活性多糖、黄酮、维生素以及膳食性纤维等多种功效成份。
黄淑雯夫妇在山上经营着一座茶园,每年春、秋茶上市时,他们都忙得不可开交,从采茶、制茶到包装,全都亲力亲为。由于茶园地处高山,环境纯净无污染,他们茶园出产的茶清香醇厚,茶汤清澈透亮,深受茶爱好者的青睐。此外,他们还在园子里种植了荔枝、油柑子等果树。
“然而每年10月以后,茶园就会进入休冬期,农产品收入逐渐归零,茶树和荔枝树修剪出来的树干、树叶、茶叶等处理问题也让我们颇为苦恼。”黄淑雯表示,在一次农业培训课上,他们了解到了华南国家植物园段俊研究员团队针对广东省气候条件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中科1号红松茸。修剪出来的树干、树叶、茶叶再加入稻谷壳和玉米杆,经过粉碎后便可成为红松茸的种植基料,这不仅能够解决植物废弃物处理难题,还能为他们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于是,黄淑雯夫妇决定在茶园试种中科1号红松茸。黄淑雯称,他们是东莞唯一一家选择高山种植中科1号红松茸的,种植期是每年10月到来年5月,红松茸采摘结束后,春茶刚好可以上市,春茶采摘结束后,又到了荔枝采摘的时节,等荔枝采摘结束,又准备上市秋茶。红松茸的种植,刚好可以填补茶园冬春的空档期。
黄淑雯表示,从目前的收成情况来看,每亩产量大概是1500 – 2000斤,收益相当可观。
红松茸味道鲜美 即可炖汤也可煎烤
“松茸香韵溢满园,食尽天地滋味珍”,松茸一直以来都享有盛誉。中科1号红松茸的吃法和野生松茸相似,可以用来炖鸡汤,也可以用黄油煎烤。
煎烤后的红松茸,黄油的奶香和红松茸的鲜香相互交融,撒上黑椒粉,周边的空气都弥漫着这股辛辣焦香味,吃起来滑嫩香脆,令人齿颊留香。而与鸡一起炖汤后,红松茸的香味更加浓郁,经过2小时炖煮的红松茸还依然保持又嫩又脆的口感,鸡的肉香和松茸鲜香完美融合在一起,味道堪称一流,是舌尖上的美味佳肴。
黄淑雯种植的红松茸,除了开通线上线下购买渠道,还开放给家庭亲子采摘,让小朋友能够体验采蘑菇的乐趣。
近年来,在厚街镇农林水务局的牵头带领下,厚街越来越多的果农有了“走出去”的意识,他们结合原有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吸收农业科学新知识,不断深入学习,增加荔枝产量。同时发掘更多的农作物品种,如蘑菇、石斛等,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已有农业资源,与新农作物互相衔接,填补农闲收入空缺,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品种的不断开拓,也让当地居民的餐桌更加丰富多样了。
坚决不采食野生蘑菇
近期,天气变化较大,潮湿多雨,正是野生蘑菇生长的旺季。我国已发生多起因自采误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死事件。小编在此提醒,野生蘑菇千万不要采,很可能采到的就是毒蘑菇。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
1.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3.不食用。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来源:厚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