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东莞荔枝的采收工作已逐渐接近尾声。回首这一年,荔枝种植户们的心情可谓是喜忧参半。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情况呢?今日,莞农云课堂特意邀请了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王燕,为大家深度剖析今年东莞荔枝成花差异较大的缘由。
荔枝的成花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涵盖了碳水化合物、遗传因素调控、枝梢状态、水分以及温度等。而今年荔枝成花出现较大差异的状况,主要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紧密相关。
其一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树体的营养储备。去年荔枝处于中大年,荔枝树自身消耗的养分较多,致使树体处于养分储备不足的状态。这种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年荔枝的成花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实际情形中,会出现同一个品种,不同果园的成花状况差异显著,有些果园有花,有些果园没花;甚至在同一个果园里,同一品种的不同荔枝树,也存在有些树有花,而有些树成花极少的现象,这皆是树体养分差异所导致的。
其二为温度。荔枝属于需要通过冬季低温诱导才能成花的植物。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冰荔和观音绿等品种的成花情况要优于糯米糍和桂味,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品种对诱导性低温的积累量(需冷量)存在差别。一般而言,荔枝的诱导性低温是20℃以下的低温,但个别品种,如三月红,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也能够成花。即便诱导性低温都在20℃以下,不同品种之间的需冷量也并不相同。
需冷量主要从两个层面影响荔枝成花:
一是低温的幅度。糯米糍和桂味属于高需冷量的品种,需要15℃以下的低温才能进行花芽分化。而冰荔和观音绿在高于15℃低于20℃的条件下也可以成花,它们成花对温度的要求相对更为宽松。
二是低温持续的时间。无论是15℃以下成花的品种,还是20℃以下成花的品种,都需要低温持续一定的时间,一般至少要6周。中晚熟荔枝品种通常要求80到90天的低温时间,成花效果才会良好。
2023年冬季荔枝花芽分化期间的气温状况并不理想。平均温度20℃以下的低温累计时间不足40天,15℃以下的低温累计时间不到20天。而且低温持续时间短,还出现了断崖式的升降温情况,这样的天气条件远远无法满足高需冷量品种成花的温度要求。此外,在荔枝现“白点”前后又遭遇了高温天气,导致成花逆转,这就是很多果农反映荔枝已经现“白点”了,但后面又变成了叶的原因。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今年不同果园、不同品种的荔枝成花差异较大。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上升,暖冬现象可能会越来越频繁,这无疑给荔枝成花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建议果农朋友适当更换需冷量相对较低的品种,例如目前主推的冰荔、观音绿、岭丰糯、仙进奉等,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来减轻暖冬气候对荔枝种植造成的损失。
观看视频了解详细内容。
来源:市农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