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重磅!南方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指引新鲜出炉

行业动态

重磅!南方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指引新鲜出炉

阅读数:10 时间:2025-03-31 来源:admin

  近期,南方多地持续遭受强降雨天气。为切实做好防汛工作,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全力推进灾后生产恢复,有效降低水生动物疫病发生与传播风险,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携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专门制定了汛期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指引。

  在汛期,强降雨往往会伴随大风天气,这会直接造成池塘水位急剧上升,溢塘风险大幅增加。同时,还会引发水温降低、pH值急剧下降、溶氧量减少、盐度降低等状况,致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池塘围栏设施、池埂损坏甚至坍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轻相关影响。

  (一)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池塘和水库养殖,需密切关注天气和水位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加高堤坝等举措,防止洪水漫堤造成损失以及池外水流入。对于网箱养殖,要注意防范洪水冲击致使网箱被冲走或冲垮,可通过加固固定绳索和网箱框架等方式加强防护,同时及时清理浮游生物。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时,要特别注重人身安全,生产人员应配备救生设施,生产过程中严禁进行危险操作,遇到危险情况要及时撤离。涨水时,要及时将网箱拉到水质良好、能避风浪且远离泄洪道的地方;退水时,要及时将网箱移离岸边,防止搁浅。尽可能在泄洪道采取防护措施,比如设置拦网等。

  (二)海水养殖池塘及时排淡,防止雨水倒灌。其一,降雨前,先排出原池水约1/3,然后立即加到最高水位;其二,检查池塘周围是否存在陆地雨水流入池塘的通道,避免大量雨水进入池塘;其三,强降雨时,及时打开上层排淡闸板和排淡管道,使表层低盐度水从上部溢出,确保池水上下层盐度基本一致,防止因上下层水比重不同造成池水分层,避免上层富氧水无法通过垂直对流传到底层,从而导致池底缺氧以及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

  (三)及时增氧。正常情况下,日常换水基本可保证养殖水体的溶氧量,但在汛期,建议采取以下增氧措施。

  1. 机械增氧。若有增氧机和微孔增氧设备,要及时开机增氧。开机时间一般选在夜间或凌晨,因为此时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开机不仅能增氧,还可降低水温。此外,还能加大池水上下层的交换力度,防止池水分层。

  2. 化学增氧。严重缺氧时,还可投放化学增氧剂救急。

  3. 人工增氧。没有机械增氧设备时,也可人工摇小舢板船搅动池水,尽量让池水充分活动起来。要保证池水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即便在强降雨后的短时间内,底层水溶解氧也不能低于3毫克/升。

  (四)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对于损失较轻的水产养殖区,要对养殖设施、池塘堤坝、稻田养殖田埂等进行全面加固修复;对于被淹没的池塘及稻田养殖区,一旦水位回落,要抓紧抢修养殖设施,为补放苗种做好准备。对于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要判断养殖水体中剩余水产品的数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剩余养殖水产品逃逸(例如用2 – 3层拦网拦住养殖设施被毁坏的地方),等洪水彻底退去后再进一步修复。对于无法修复的养殖水体,要进行捕捞,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品及时上市销售,把不够上市规格的转移到安全的池塘或网箱中暂养,等水位回落后再进行放养,以减少受灾损失。对于池塘精养区,要及时整修进排水系统。对于与外河水位差较高的池塘,应回水以减少水位差,防止逃鱼;其次要及时检查修补进排水口,防止渗漏,避免养殖品种再次逃逸。

  (五)适时补放水产苗种。要认真做好受灾渔业水域剩余养殖品种的调查工作,科学评估灾后养殖水域内现存养殖品种的数量,以便做好消毒免疫、苗种补放和后期的饲养管理。一般可采用拉网检查的方式,或者根据养殖品种对草料、饲料的摄食量,来估算养殖水域剩余水产品的数量。对于养殖量的估算,可根据摄食情况推算存塘量;每次投饲后2小时检查摄食情况,以基本吃完、略有剩余为宜,再根据投喂量的3 – 4%,推算出存塘量。苗种补放要根据当地养殖习惯以及苗种存量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品种,可以通过回捕、调剂、秋季繁殖等方式解决苗种问题。在苗种补放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水产品苗种的质量问题,杜绝购进病苗、伤苗、弱质苗、假苗,最好由当地渔业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把好苗种的种质关和补放技术关,避免造成二次损失。

  (六)防止疫病发生。要及时打捞死鱼,并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将死鱼随意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的方式较为常用,具体可参考行业标准《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 – 2022)。要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发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以及养殖对象是否有浮头、发病等现象,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同时,由于强降雨后的养殖环境发生突变,容易导致养殖对象产生应激反应,抗病能力降低,因此要做好科学投饲,提高鱼体免疫力。此外,要加大水生动植物疾病测报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的力度,一旦发现疫情,应通过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处置。另外,要提前开展物资储备,做好养殖设施和房屋加固,避免突发灾害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

  来源:市疫控中心

东莞菜篮子  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助力社区渔业安全网格员能力进阶培训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