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4-804-11888
莞铜“四大行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行业动态

莞铜“四大行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阅读数:12 时间:2025-03-31 来源:admin

  今年以来,东莞和铜仁两地紧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严格遵循“三个转向”“四个不摘”等要求,聚焦“四项行动”,进一步优化东西部协作机制,创新协作模式,拓展协作领域,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协作工作,探索出了一批极具价值的东西部协作好经验、好做法,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进程。

  “三个聚焦”,推进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秉持品种兴农、品质富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两地的优势资源,深入推进产业协作,助力铜仁市特色产业朝着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迈进。

  一是聚焦品种培育,筑牢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支柱”。以鲜食玉米、万山香油、林下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的良种培育与推广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及标准化配套技术,构建起“培育 + 种植 + 初加工 + 销售”一体化的特色产业发展链条。例如,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 1560 万元发展鲜食玉米,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助力碧江区成功培育出高产高质高营养的优质农科糯 336 优良品种,其叶酸含量是普通鲜食玉米的 17 倍,为当前国内叶酸含量最高的鲜食玉米品种。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 3248 万元,支持江口县建成 600 亩良种繁育基地和 340 亩育苗基地,年产种苗达 3000 万株,成为全国最大的标准化育种育苗基地,带动全县 5000 余人实现收入增长,人均增收 4000 元以上。

  二是聚焦品质提升,抢占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思路,统筹东西部协作资金和资源,支持铜仁生态茶、中药材、蔬果、肉牛、蛋鸡等特色农产品提升品质、提高效益。比如,铜仁市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 1.46 亿余元,推动全市 16 个规模蛋鸡产业项目建成投产。2023 年,全市蛋鸡存栏 800 万羽、禽蛋产量 6.36 万吨,较 2020 年分别增长 73.73%、266.11%,禽蛋产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沿河县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 4100 万元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壮大,全县成立肉牛养殖企业 17 家、合作社 125 家,存栏牛 15.17 万头,被列为全省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县和示范县。

  三是聚焦品牌提级,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深入实施地方品牌战略,持续打造“黔凤鸣”“蛋贵人”、梵净山蛋业的“梵净山鸡蛋”、梵净山咯蝈蛋、江口抹茶等铜仁地方特色品牌,推动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实现全市中药材、生态茶、肉牛、蛋鸡全产业链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新建 3 万亩高标准抹茶基地,提升改造 12 条碾茶生产线,抹茶产品成功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实现抹茶产销全国第一、全球第二,预计今年产值将超 4.5 亿元,带动近 10 万茶农增收致富。

  “三个抓实”,推进产业集群打造行动成绩斐然

  抓住产业发展“风口”和粤企入黔政策机遇,围绕“四 +”合作模式,全力打造粤黔协作新型功能材料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是以“引”为出发点,抓实招商引资。聚焦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林业、文化旅游六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开展精准招商,累计引进广东凯金、广东嘉尚、深圳为方、东莞乐嘉等企业 175 家,到位投资额达 115.75 亿元。协作引进东莞凯金公司投资 30 亿元建设 10 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东莞嘉尚公司投资 25 亿元建设年产 10 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15 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广东嘉尚投资 25 亿元建设年产 45 万吨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山河智能投资 50 亿元年产 10 万吨负极材料与石墨超高提纯应用项目、深圳为方投资 20 亿元年产 10 万吨锰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深圳为方投资 60 亿元年产 20GWH 钠电池电芯项目等重点项目陆续落地并开工建设。

  二是以“建”为落脚点,抓实园区共建。印发《铜仁市东西部协作鼓励广东企业到莞铜产业园区投资兴业以奖代补管理暂行办法》,将共建园区作为承接东部优强企业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 16 个共建园区发展。同时,印发《铜仁市粤黔协作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5 年)》,强化产业集群打造。2023 年,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从 118.5 亿元增长至 262.7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从 18.6%提升至 54.7%,铜仁市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占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规上总产值比重的 31.9%,位居全省第一。今年 1 – 5 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 100.87 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87.75 亿元。

  三是以“培”为支撑点,抓实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培育。铜仁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粤企入黔”双百行动,多次组织动员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到铜仁考察投资,积极培育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先后引进东莞乐嘉、巧积玩具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松桃县共建产业园区,通过“园区总部 + 乡镇微工厂”模式,示范带动 10 余家企业将部分生产线下移至乡镇,设立 88 家乡村振兴微工厂,提供 4000 余个就业岗位,累计带动周边安置区搬迁群众及农村劳动力 1 万余人次实现增收致富;引进佛山顺纺集团落户德江县经开区成立贵州宏德鞋业有限公司,现已生产品牌成型鞋 100 余万双,实现产值 4500 余万元,创税 200 余万元,吸纳就业 300 余人,累计用工人数达 3000 余人。

  “三个强化”,推进消费协作助农行动实现增收

  紧盯产销关键环节,在提高产量和销量上狠下功夫,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需求,通过多种渠道推动黔货“入粤融湾”“粤味入黔”。

  一是强化优势资源互补,稳定“菜篮子”。印发《铜仁市东西部消费协作支持“黔货出山”奖励扶持办法》,对拓展广东省目标市场和销售渠道的市场主体给予奖励,大力推动“黔货出山”。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和“圳品”认证,携手打造江口抹茶、松桃禽蛋、石阡苔茶、思南黄牛等优势单品。目前,已建立 42 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 5 个“圳品”,引进广东顶鑫农业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在铜发展蔬果种植生产基地 14500 余亩,生态茶、蛋鸡、肉牛等特色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强化产销平台搭建,探寻“新路子”。围绕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需求,搭建产销一体化、线上线下同步的互动融合渠道,进一步拓展铜仁农产品在粤的营销网络和交易平台,指导区县企业入驻“贵粤荟·东莞馆”开展“黔货出山”活动。目前,全市各区县已有 47 家企业入驻“贵粤荟·东莞馆”,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东莞开设 33 个消费协作馆及销售渠道,认定 14 家铜仁—东莞东西部消费协作生态食品饮品药品产业重点供应链企业。

  三是强化产销协作模式,充实“钱袋子”。通过“线上 + 线下”“集中采购 + 个体零售”等销售模式,以优质产品带动销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贵州康盛达食品有限公司与广州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年以来,开展 3 场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组织 24 家农产品企业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达成意向性合作企业 90 余家,意向性订单额预计达 1.4 亿元。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销售农特产品金额达 19.39 亿元,带动从业人员 15973 人,其中脱贫户 8299 人。

  “三项机制”,推进劳务协作提升行动成果丰硕

  建设完善驻外“劳务协作站 + 劳务驿站”,通过组织劳务输出、帮助就近就业、加强培训提高岗位匹配度等举措,不断完善劳务协作机制。

  一是建立信息互通反馈机制。签订《铜仁·东莞劳务协作协议》,先后制定《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铜仁籍劳动力稳定就业有关补贴实施方案》《铜仁市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铜仁籍劳动力稳定就业暂行办法》,实施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一般性岗位补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补贴等补贴措施,明确在就业上双向帮扶、在人才上双向培养、在服务上双向强化、在校企合作上双向发力,并建立联络员和信息互通反馈机制,实现两地信息长期稳定交换,及时沟通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深化两市对铜仁籍在莞务工人员稳岗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服务领域的合作,打通莞铜两市社保“跨省通办”,不断拓展劳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两地累计开展劳务协作互访交流 86 次,签订劳务相关协议 68 份,落实劳务协作政策资金 1.02 亿元,促进 17 万人次稳岗就业,其中脱贫人口 14 万人次。

  二是建立稳岗劳务输出机制。签订《东莞市·铜仁市深化劳务协作促进高质量就业协议》,加强稳岗就业服务,深化两地劳务协作,打造“莞铜云聘”“铜仁莞家”等 6 个服务品牌。每年春节期间组织“点对点”专车、专列返岗,今年开通 77 班次,输送铜仁籍务工人员返粤返岗 3374 人,累计帮助 4.89 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广东就业。在东莞设立 11 个劳务协作站和 1 个“劳务驿站”,举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培训班 50 期,帮助在东莞务工的劳动力稳定在岗、稳定在东莞,实现脱贫群众稳定在岗、稳定在东部。

  三是建立劳务协作培训机制。全面扩大校企合作、定制班项目,提高铜仁劳动人口对东莞技能岗位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依托莞铜两地职业院校,围绕市场就业需求深入开展技工教育、校企(校校)合作,通过定向式、订单化、品牌化劳务培训,实现劳动力“培训 + 就业”精准对接。在碧江区中等职校共建“南碧职业技能产教融合双创中心”,与东莞企业合办“华勤班”“盟大班”“新能源汽修班”等 14 个校企合作班,共同培育 700 余名技能人才;推动松桃县中等职校与 26 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建成“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就业精准对接,学校就业率达 97.41%。

  莞铜携手绘就锦绣画卷,山海相约书写崭新篇章。下一步,莞铜两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粤黔两省关于东西部协作的决策部署,强化联动协作,深化产业、劳务、消费等领域的协作,推动“四项行动”落地见效,有效激发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携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续写莞铜协作的精彩篇章。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东莞菜篮子  东莞市食材配送招标需求与考量
标签: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加好友咨询

No:8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