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定意见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出席
据新华社北京7月19日消息,5月2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旨在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以及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与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着重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并作出相关决定,这是基于新征程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作出的重要考量。其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系统谋划与部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蔡奇、丁薛祥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党派人士代表朴世龙依次发言。他们一致表示完全赞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他们认为,该决定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历史方位上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以及重点任务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同时,他们围绕激发经济活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人才培养机制性障碍、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创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众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聆听大家的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介绍了中共中央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考虑以及文件起草的有关情况。他指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是中共中央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要会议文件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去年12月,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专门征求了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议题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围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各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发挥党外人士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大家在刚才发言中提出的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将认真研究吸纳,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感谢。
习近平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直面问题。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习近平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增进共识。要充分调动全党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好群众路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从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度。坚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落实的执行力。
习近平强调,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要加强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整体效能。相关地方、相关部门、相关领域要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坚决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
习近平指出,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要制定好实施方案,做到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忌脱离实际。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注重先立后破,不能未立先破。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改革落实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取得实效。
李干杰、李书磊、李鸿忠、何立峰、张国清、陈文清、王小洪、穆虹,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邵鸿、何报翔、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和张恩迪、江利平、方光华、杨华勇等。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