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论起东莞市南城街道水濂社区时,“水濂山”的画面常常会快速在脑海中呈现。
实际上,被誉为南城后花园的“水濂社区”,可不单单只有“水濂山”这一亮点。其辖区内具备“山、水、林、田、湖”等多样的自然景观。这里一片葱绿、古朴典雅且生机勃勃,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就像一颗绿宝石,镶嵌在东莞CBD之中。
如今,东莞提出在南城街道、厚街镇城乡接合部选取大约104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一个城乡融合综合片区,以此打造一张东莞新名片,而水濂社区正好处于这一规划范围之内。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濂社区,看看它是怎样借助“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依靠休闲文旅来擦亮“绿水青山”这块招牌的。
创建森林乡村
每到周末,喜爱大自然的东莞市民就会选择前往水濂山森林公园游玩。他们有的登高望远,在山麓间悠闲漫步;有的约上几个好友,去探寻地道的农家菜肴;还有的一家人一起徒步,还会带上一桶清澈甘甜的山泉水……
作为“东莞新八景”之一的水濂山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热门之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因水濂山森林公园而闻名的水濂社区,以“绿”为突出特色,正全力打造森林乡村。
“我们社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50%。”南城街道水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伟光在谈及社区的绿化情况时,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他表示,2024年,水濂社区启动了“森林乡村”创建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做好林木、农田保护,对闲置地、边角地进行增绿、补绿,以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等,目前完成进度约为50%。
在东莞,其他村(社区)提出建设绿美乡村,而拥有水濂山森林公园的水濂社区则把“绿美乡村”的建设标准提升到了“森林乡村”。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推进绿美社区建设、打造绿美田园、提升人居环境,以及完善村庄绿化美化长效管护等。”李伟光介绍,水濂社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打造“森林乡村”。
目前,“森林乡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水濂社区已建设“四小园”4个,种植各类绿化树829棵;动员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捐助苗木,共建“桑梓林”1个;打造“美丽庭园”示范户,现已完成10户“美丽庭园”示范户的建设工作。
打造特色文旅
咖啡馆、采摘园、村史馆、文化长廊……一走进水濂社区,一幅丰富多彩的多业态休闲文旅画卷就缓缓展开。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水濂社区有自己独特的办法。“依靠的是休闲文旅。”李伟光介绍,绿美乡村生态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水濂社区计划围绕“休闲文旅”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生态优势。
水濂社区通过招商引资或资源整合的方式,引进休闲旅游项目和都市型生态农业,开拓生态观光旅游产业,盘活集体闲置土地,不断拓展社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将生态的“绿色财富”转变为发展的“绿色引擎”。
目前,水濂社区已经建成两条美丽乡村特色游径。一是利用水濂河观景绿道串联圣茵园科普基地、水濂山森林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南城特色农业园、九里潭草莓园等田园景点,打造了一条能够展现山水农田生态风采的寻山赏水游径;二是利用客家文化、红色景点等打造了一条彰显民俗风采和人文历史的文客风尚游径,该游径串联大雁塘历史文化街区、水濂小镇拓展基地、水濂村史馆、瓜田岭文化长廊、水濂烈士纪念碑等人文景点。
“环境改善了,人流多了,我们的租金也高了!”生活在水濂社区的居民李先生对社区的绿化工作赞不绝口。近年来,随着水濂社区环境的不断改善,他的自建房不仅不愁租,租金还有所提高。
绿美乡村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接下来,水濂社区将以绿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绿美乡村建设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绿美乡村文化生态的良好格局。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