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植树添绿的绝佳时节,洪梅镇积极投身绿美建设工作。自今年以来,洪梅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相关工作。抓住春季植树的“黄金期”,洪梅镇上下齐心协力开展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计划种植苗木4000余株,为“百千万工程”的加速推进提供助力。
植树添绿焕生机 共绘绿美新画卷
为全方位推动绿美生态建设,在“党建红”引领“乡村绿”的指引下,洪梅镇成立了乡村绿化工作专班,制定了详细的清单计划,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的工作制度,指导各村做好2024年乡村绿化工作规划。今年以来,结合省“五个一”和村庄“五边”“四旁”工作要求,镇内各村将村庄范围内的绿化项目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和运行管理单位的责任,将绿化管护纳入行政村网格化管理,把绿化任务和管护责任细分到网格、落实到具体的人。截至目前,共制定圩镇绿化工程项目2个,乡村绿化工程项目25个。
2月4日,洪梅镇开展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暨“绿美莞邑 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正式开启了全镇植树工作的序幕。此次活动精心挑选了150株秋枫树苗,为镇华技达路两边增添了绿色。随后,在3月12日植树节期间,金色水乡稻田公园再次掀起植树热潮,众多党员志愿者、少先队员、团委志愿者们共同种下桃、李、人面子、紫花风铃木、细叶榄仁等苗木120株。一株株新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洪梅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在植树活动的热潮中,广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与群众一起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共同种下一株株树苗,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社会力量齐参与 共建绿美“主题林”
为提升乡村绿化品质,洪梅镇在增加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宣传全民义务植树的公益性,积极传播绿色文化。今年3月,洪梅镇发布了《洪梅镇2024年全民义务植树慈善募捐活动方案》,借助“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6·30”助力乡村振兴暨东莞慈善日等活动,积极引导镇内单位、企业以及外出创业的乡贤和个人通过捐资捐物、认种认养等方式,参与家乡的绿化美化工作,累计收到募捐金额约81万元。
利用全民义务植树慈善募捐资金,洪梅镇发动全镇统一战线成员、妇女、青少年、工会会员等积极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建设一片“主题林”,加速形成绿美多元资金保障网。阳春三月,洪梅镇统战办联合镇林长办,组织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在洪梅镇乌沙村洲仔公园开展共植“同心林”、“侨心林”义务植树活动。台商协会洪梅分会、香港东莞洪梅同乡会、内联会、新阶联代表等60人,精心栽种了200株黄花风铃木,共同激发“绿美动力”,撬动公益力量,以“绿”赋能“百千万工程”。此外,镇党建办、团委、妇联、总工会等部门也迅速行动、持续发力,组织开展了“先锋林”“青年林”“巾帼林”“工会林”等主题林种植活动,为绿美洪梅建设助力。
加快示范点建设 赋能“百千万工程”
黄坤明书记在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中强调,要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上取得新突破,精准发力植绿护绿扩绿,持续用力减污节约降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道,让绿色成为广东的鲜明底色和重要特征。
洪梅镇及时响应省、市相关工作部署,实施洪屋涡水道金色水乡稻田项目,并成功入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该项目位于洪屋涡村蒗洲和本洲,规划面积约3118亩,土地性质主要为农保地和一般农地。结合洪梅镇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项目着重依托水利堤防和河岸,多节点提升滨水景观,加强滨水岸线与金色水乡稻田的联系,完善金色水乡稻田沿线的公共设施,对沿线园林绿化进行提升,打造碧道稻田综合体景观带。同时,项目依托片区的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洪屋涡水道一河两岸生活生态典型带两侧约12公顷、15公里的景观风貌和绿化美化程度,打通了洪屋涡水道中东海大桥至沉力沙段3.8公里碧道,以碧道串联东莞西站洪梅单元拆迁安置房、商业街、洪梅市民中心、洪梅医院护理院、典型村“一村一品”项目、莫萃华故居、东莞市党史学习教育中心、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水乡产业创新中心、梅沙大桥、东莞西站等重要节点,打造绿美通道、绿美公园,持续改善水生态、带动水经济,进一步完善了绿道、步道、碧道慢行网络系统。
据了解,项目一期投入约3600万元用于出入口两侧地块景观提升、道路沟渠硬底化改造,新建露营地、通行桥、亲水平台、休息平台、廊架及平台、水车等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金色水乡稻田项目一期工程施工进度已完成75%,农地统筹已完成四分之一,农地种植已完成100%,绿化种植已完成79%。
金色水乡稻田公园预计今年能基本建成,通过完善生产设施建设、提升景观环境、统筹经营等手段,逐步培育壮大休闲旅游、特色农业等新业态,充分彰显岭南水乡和四季生态稻田特色,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洪屋涡村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岭南水韵红色休闲乡村。
着力见缝插绿 擦亮绿美乡村
近两年,洪梅镇将乡村风貌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努力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加大“见缝插绿、留白增绿、补植增绿、应绿尽绿”的力度,打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乡村美景。利用村居房前屋后整治出来的闲置土地打造“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增加绿化面积,大力提升乡村“颜值”。去年,洪梅镇各村(社区)已建成160个“四小园”和5个碧塘。
2024年,洪梅镇将继续建设“四小园”25个,在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力求为市民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美观、生态的休闲空间。
栽一株树苗,添一抹绿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它不仅滋养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群众提供宜居宜业的空间,更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接下来,洪梅镇将继续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洪梅生态建设工作,落实镇村绿化工程,持续推动镇容村貌增“颜”提“质”,加快建成金色水乡稻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洪屋涡水道一河两岸生活生态典型带,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绿美示范带 ·洪梅镇
典型路线:金色水乡稻田→洪屋涡水道碧道→乌沙洲仔公园
推荐理由:该路线位于洪梅镇洪屋涡村和乌沙村,两村均为洪梅镇“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金色水乡稻田项目作为洪梅镇洪屋涡水道一河两岸生活生态特色示范带重要生态节点,拟结合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的战略安排,融合当地红色文化、水乡文化资源,打造成以稻田种植为主要功能,集农业生产生态融合、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乌沙洲仔公园按照“建一个工程、成一处风景,传一段历史、护一地文化,强一村治理、优一方环境”的工作思路,助力乌沙村全力打造宜居水美乡村。
来源:水乡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