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28日,农业农村部于安徽安庆、湖北荆州等地同时开启2025年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放流中华鲟达60万尾。在活动进行期间,相关专家围绕中华鲟保护工作展开了深度的交流与研讨。
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长江水生生物的标志性物种,也是反映长江生态健康状况的关键指示物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自2017年起,中华鲟连续多年未出现自然繁殖现象,其野外种群难以实现自我维持。中华鲟性成熟所需时间较长,需18年达到性成熟后才会返回长江进行自然繁殖。开展中华鲟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是补充中华鲟种群数量、推动中华鲟野外繁殖的重要保护举措。从2024年起,农业农村部加大了中华鲟人工保种和增殖放流的力度,当年增殖放流规模超过100万尾。截至目前,约有11万尾幼鱼通过长江口进入海洋,且生长态势良好。
接下来,农业农村部会持续落实《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开展中华鲟大规模增殖放流工作。计划在2025年度放流中华鲟100万尾,进一步补充野外种群数量,为恢复中华鲟野外繁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