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仿若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历史符号,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记载着城市的发展脉络,承载着市民的情感回忆。为了让市民更透彻地了解区域历史文化,我们特别推出“解锁万江地名密码”地名栏目。该栏目将通过讲述地名故事,全面展现万江的历史、人文、风土以及民俗传说等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万江。
白水涡位于万江街道大汾社区,与道滘镇接壤,东江南支流从中穿流而过。传说这里过去曾是一片河湖,河水清澈见底。每当潮水上涨时,河畔总会发出类似漩涡般的吱吱声响,故而得名“白水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水渐渐干涸,这里变成了肥沃的农田。后来,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演变成了工业区。但“白水涡”这个地名,一直流传至今。
据《大汾村志》记载,大汾自古以来就有“银壶斟酒入金怀”的美誉。放眼望去,汾溪河静水流深。其南支流包含新旧宁基两条涌口,北支流以西有白水涡、牛涡、流涌尾三涌,中段则有青云、种德、连步三座桥。其中,横跨南北的白水涡支流,其水质的清澈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20世纪50年代,大汾的农田包括大洲、白水涡、黎旗尾、中岳洲、上福、逢北洲、下柳埗、担杆洲、琴时涡(蟾蜍涡)、鲶六洲、北路洲(北洲)、杜上。白水涡高地上先后有“广兴”“合兴”“大兴”三座砖窑,这些砖窑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在当时十分兴旺。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经济办厂,白水涡的农田逐渐被平整,砖窑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段过往回忆。如今的白水涡,已不再是曾经的那片河湖,也不再是农田和砖窑的聚集地,而是变成了工业区。只有偶尔发现的蚬壳、螺壳等,才会让人想起它曾经的模样。
尽管白水涡早已不见往日的湖光水色,但那份清澈的记忆依然深深烙印在万江人的心中。何洪桂是大汾人,也是广东俊一锦鲤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一锦鲤”)的负责人。他回忆,小时候的白水涡是一片农田,那里水清澈、鱼儿欢跃。每到夏季,他便会和伙伴们来到白水涡边,光着脚在水里嬉戏,捉鱼摸虾。
或许是儿时记忆中的那份清澈与欢乐,让何洪桂对养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6年,何洪桂多次前往日本考察,引进当地的锦鲤及各类设备,学习先进技术,为创办养殖场做准备。2008年,何洪桂在东莞市道滘镇小河村创办了广东俊一锦鲤养殖有限公司。2014年,在大汾社区的协助下,何洪桂在白水涡桥附近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农田,将荒废的鱼塘改造利用,办起了中国彩鲤繁育基地,实现了他返乡创业的梦想。
走出俊一锦鲤,在马路对面有一个无名花场。走进花场,能感受到一股浓郁而清新的田园气息。花场里,花农们辛勤劳作,浇水、施肥、修剪,用勤劳的双手培育出一片片美丽的花海。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五彩斑斓,香气扑鼻,与白水涡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两个不同的世界,却又和谐地共存于这片土地之上。
白水涡的变迁,是万江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昔日的河湖到农田,再到如今的工业区、养殖区,这片土地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而那份清澈的记忆,将永远镶嵌在万江人的心中。
来源:魅力万江